新兴行业也为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消费均等化,特别是在缩小不同收入人群间的知识与信息鸿沟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兴业银行对外公布这条消息时,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指斥凯维埃尔为恐怖分子,以背叛信任、造假和非法电脑操作三项罪名把他告上法庭。当市场方向转变,亏损已成定局时,银行决定采取行动平仓,三天内造成了49.3亿欧元的损失。
两边的辩护律师都是很有来头的法律界知名人士。他接下凯维埃尔案子是因为这是一个个人对抗体制的案子,很有信心能打赢这场官司。两方律师都放话说准备好了杀手锏,看来是有好戏可瞧。判决应该在7月底或8月。他的解释最然流于狡辩,但是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卒,面对着庞大的金融与司法系统,同情他的大有人在,网上批评强势媒体对他未审先判断有罪,为了回答一个自设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做如此疯狂的赌注?多家媒体聚焦在凯维埃尔的心理状态,猜测他没有上过名校,有强烈的自卑感,想要用超人的业绩来表现自己,这些都是对一个可能无辜的人的暴力行为。
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在研究采取什么行动来加强监管。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沃克尔银行改革草案之中就有限制银行利用自己的资本来炒作的比率。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又一一列举了剥夺地产,国家银行,国营工厂等十条似乎是说国有化的措施。
德国达到25%的有石油、汽车、造船工业,达到50%以上的有采煤、煤气业,达到或接近100%的有铁路、航空、邮政、电讯业。[《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邓小平理论数据库] 对此,那我就要问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呢?我们的国家代表全体人民,那人家的国家就不代表全体人民了吗?如果我们承认人家的民选政府也代表人民,那么那些国家加以支配和使用的生产资料不也就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不也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了吗?显然,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那么,这个世界上似乎绝大多数国家而并非只有我国一个国家存在这个国家所有制啊。有的是改了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是说了不改,当然也有一些是不说或少说却改了的,尽管这种改革很难且时有反复或仅在外围打转。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3—410页] 这里恩格斯明白无误地说到了他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那段关于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论述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相比之下,尽管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比重上递减很快仍比上述国家要高不少,但在上述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中我国国有工业的比重甚至还普遍比上述国家的要低很多。按照最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名词解释,国家所有制也就是生产资料归国家占有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美国至少有一半人口的80%以上的可支配收入是来自自己在公众公司中所持有的股权的。不仅如此,美国股票持有量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到达82%。
比如,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的改革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说句实话,这样经不起一点推敲的理论不可能是以科学性和逻辑性著称的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期却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将19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归纳为:或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或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或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等反动的社会主义或叫伪社会主义。[《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89页] 而且当年由斯大林负责制订的苏联宪法与我国现在的一样,也规定:(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合作社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和交叉。当然,如果我们继续采用这样的带有严重缺陷的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我们不迷失方向那才怪哩。
第七条则说,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因此,一国财富的分配制度的改革其实就是对国家所有制的改革与否定。
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属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实质是集体资本家所有制。符合这最后一种情况的大多是那些涉及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为敏感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表面上看,这些理论依据似乎出处清晰,不可动摇。这个问题我在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就进行过详细的论证(详见史啸虎《社会公共资产不属于国有资产》,《光明观察》2005年11月10日期)。因为按照我们的将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性质恰恰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决定的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不是看它实行何种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看它如何设计和推行一种合理安排资源和财富的社会分配制度。
据最近的资料表明,法国国有工业控制了全国电力工业的90%,钢铁工业的80%,冶金工业的62%,基础化工的48%,航空工业的85%,玻璃工业的35%,制药工业的22%。自从50年前中共八大提出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其后于1975年颁行的新中国第二部宪法在国家所有制头上戴上一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的帽子并一再以法律形式重申之后,国家所有制便开始逐渐被神圣化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强调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说我们实行所谓全民所有制,那么政府职能就应逐步向公共服务而不是社会管控方向转变,即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投资,惠及全体国民,而不是提倡什么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市场化,更不是鼓吹养老靠子女。但现在提出这种所有制理论的苏联连同它所实践的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的理论界在谈到斯大林社会主义公有制时,总是喜欢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的那段论述作为这种公有制——国家所有制的论据。
这又怎么解释呢? 比如,尽管经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四十多年私有化改革,西欧各国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尤其是重点行业领域中的比重也是很大的。首先,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现在所谈的所有制不能再仅仅是指生产资料,也应该指生活资料的占有形式,即财富的所有制了。
这句话是:国家所有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性质,如有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对此,本文具体分析意见如下,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么表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呢? 在我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将社会主义公有制直接表述为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且还将前者崇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高级形式的革命理论家除了斯大林,没有别的人。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以及所谓集体所有制并非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唯一表现形式,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独有属性。
这些缺陷已经导致并仍将导致我们的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很难自圆其说,也很难为现代社会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们所信服。而我国购买和拥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普通民众人数也于2017年4月超过了1亿户。
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抱残守缺似地维护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什么叫现代社会。
我党一直以来的以俄为师的指导思想致使我国现在可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一个仍然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列入宪法、奉为圭皋的国家了。其次,如果我们所有的公众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均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而股市监督机构又能秉持公平严格监督公司运作,那么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只剩下按照占有比例享有等比例利润分成的权利,而其对分配制度制订以及处理这两个制度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权利则被降低至最低的程度。
另有约一千万股民自己直接投资股市。这类意见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反对一切针对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哪怕仅仅是我们最近十多年来所进行的压缩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削减国有企业的数量这一浅制度层面的改革。这也是社会党国际(Socialist International)在欧洲耕耘一百多年的丰硕成果之一。英国国有工业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75%的有采煤、汽车、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业。
这种社会公有制的资产包括存量越来越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教育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以及国家公共财政历年投资形成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等属于全社会或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社会福利性和公共服务性资产。这就表明,不管历史上还是现在,并非所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我们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当时改写《共产党宣言》会怎么改写这些国有化的革命措施,但是据此我们得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尽管认为他们年轻时所写的这个宣言中的一般原理是对的,但对其当初年轻时期提出来的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实行土地、银行和工厂等国有化的那些革命措施,却明确指出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因而必须抛弃。让某些人感到意外的是,我国的改革实践却正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朝着这个方向不可阻挡地快速前进着。
虽然我国目前的社会公共资产总量还不大。实践已经表明,不仅当初提出并示范这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苏联等所谓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因此而垮台最终不得不抛弃了它,就是我们自己也在这近三十年的改革中已将这一过时且错误的理论通过我们的改革实践而被悄悄地改革得面目全非了。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